第23屆世界制藥原料中國展
第18屆世界制藥機械、包裝設備與材料中國展
太倉正信干燥設備科技有限公司
展位號:N2F19 展館:N2制藥機械館
時間:2025年06月24日(周二)-06月26日(周四)
地址: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
上海市浦東新區(qū)龍陽路2345號
誠邀您蒞臨展位,考察指導
歡迎來電預約:18862680117 黃曉冬
12月?lián)尣悸宸摇?月?lián)屆擅撌ⅰ?月?lián)寠W司他韋……有網友吐槽,最近不是在搶藥就是在去搶藥的路上。
近期,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天津等多地的“甲流”進入高發(fā)期,各地通報病例數明顯增加,甲流防治“神藥”奧司他韋也成了搶購的熱門對象,甚至出現(xiàn)緊缺、斷貨的情況,并數次登上了網絡熱搜。
隨著奧司他韋重回輿論焦點,回顧這一“神藥”的“封神”之路,跌宕波折中確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。
01“封神”之路:“可威”躍升“頂流”
眾所周知,奧司他韋在甲流、乙流治疔方面被推薦為抗流感首選藥,因此被大眾熟知和周期性密切關注,每逢流感來襲,往往因“搶藥”而出圈。
但這個藥品并不是一開始就受到市場認可和民眾追捧的,在“封神”之前,它也坐過一段時間的“冷板凳”。
據了解,奧司他韋原本是由著名制藥公司“羅氏”研發(fā)所得,1998 年,奧司他韋獲得了美國專利并于次年在瑞典首次推出,隨后進入加拿大,歐盟以及美國市場。
但上市后的路途并非一帆風順。首先,新藥以處方藥上市,無法進行廣告宣傳;再加上價格貴以及人們應對流感的傳統(tǒng)思維,一開始并沒能迅速打開知名度,羅氏公司只能從流感的科普教育做起。
在2003年SARS 期間,有群眾獲得消息稱 SARS 的元兇可能為禽流感病毒。而當時奧司他韋是唯一已知對禽流感病毒有效果的藥物,消息一出,還一度引起廣州等地哄搶藥物,奧司他韋的銷量大幅上漲,后續(xù)調查發(fā)現(xiàn)該藥物并不具有治療 SARS 的效力,這一事件雖平穩(wěn)度過,但也讓奧司他韋的爭議日益加劇。
直到2005年禽流感疫情席卷全球時,羅氏原研的奧司他韋“達菲”一戰(zhàn)成名。彼時,為了滿足全球的救治需求,羅氏同意對外開放部分仿制藥的生產授權,而曾為羅氏提供奧司他韋原料藥的東陽光集團和上海醫(yī)藥便成為了國內唯二的兩家被授權企業(yè)。
拿到授權的東陽光于2008 年創(chuàng)造性地推出了一個劑型——顆粒劑,這更方便一歲以下的兒童服用,使用藥劑量也更加可控。顆粒劑型的奧司他韋成為世界獨家專利,這更是奠定了東陽光后來在流感藥市場上一騎絕塵的基石。而這個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就是后來大家熟知的“可威”。
2016-2019年,流感病毒肆虐,國內流感人數增加,奧司他韋也在此期間走完了登頂之路。據米內網數據顯示,東陽光藥在這三年間業(yè)績增長了600%。
“可威”的巔峰時期是在2019年,據了解,當年東陽光藥的總營收為69.48億元,其中“可威”顆粒劑型與膠囊劑型合計貢獻了59.39億元的收入,占總營收的95.4%。磷酸奧司他韋顆粒銷售額約43億元,磷酸奧司他韋膠囊銷售額超16億元。奧司他韋品類為東陽光藥貢獻了近60億元的銷售額。
不僅如此,在成本更低的合成工藝等優(yōu)勢下,國內的奧司他韋“可威”后來還反超了原研的羅氏“達菲”,一度占據國內90%的市場份額。
而依靠“可威”打天下的東陽光藥也于2015年完成港股上市,并始終占據著流感藥市場的大半江山。
據米內網數據,2019年中國公立醫(yī)療機構以及中國城市實體藥店的奧司他韋合計銷售額超65億元,其中東陽光藥的“可威”占據約90%市場份額。
至此,國產奧司他韋“可威”順利躍升“頂流”,每逢冬春季節(jié)流感高發(fā)時,名為“可威”的藥品總能引起民眾的注意,頻頻破圈。
02 三年低迷:環(huán)境變化疊加競爭激烈
時也命也,當初“可威”的封神之路少不了國內流感頻發(fā)的客觀因素,但后來,一場疫情席卷全球,對抗新冠肺炎成為流行病防治的頭等大事。
2020-2021年,受新冠疫情影響,嚴格的防控措施使得流感病例減少;再加上民眾紛紛居家不外出,社會人口流動降低,流感一直處于低流行狀態(tài),奧司他韋“可威”的銷售額應聲急劇下滑。
據米內網數據,2020年東陽光藥的奧司他韋銷售額大幅下滑至20.68億元;2021年又大幅縮水,銷售額僅有5.55億元,同比下滑七成,銷售額已不及2019年的1/10。
不僅如此,當家人的離世也讓市場對“可威”的信心有所下降。2020年11月6日,東陽光實際控制人、創(chuàng)始人張中能因病逝世的噩耗傳出。數日后,東陽光發(fā)布權益變動公告稱,原實際控制人之一張中能逝世后將由其子張寓帥繼承其權益,張寓帥與其母郭梅蘭共同成為東陽光藥的實際控制人。
時間來到2022年上半年,得益于前兩年的努力,疫情處于相對低流行狀態(tài),終端醫(yī)療機構的整體人流量、診療活動數量、處方量有明顯恢復,同時疊加南方多個省份發(fā)布的流感預警,“可威”的銷量有所回暖。根據東陽光藥財報,“可威”2022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回升至10.06億元,占總營收的77.8%。
除了大環(huán)境的客觀因素影響,近年來,奧司他韋仿制藥賽道更加擁擠。過去一枝獨秀的“可威”受到更多醫(yī)藥工業(yè)的競爭沖擊,一家獨大的市場局面或將重塑。
目前奧司他韋在國內有30個批準文號,涉及東陽光藥、雙鷺藥業(yè)、一品紅制藥、博瑞制藥、科倫藥業(yè)、倍特藥業(yè)、石藥歐意等企業(yè)。東陽光藥長期盤踞的奧司他韋市場,已成為眾多競爭對手想要分食的“大蛋糕”。
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態(tài)勢,“可威”的廠家東陽光藥以壯士斷腕的勇氣,在集采中報出了“0.99元/片”的最低價,想采取以價換量的策略,保住“可威”的市場份額。
據了解,在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中,奧司他韋膠囊競標企業(yè)超過10家,中標者除東陽光藥外,還有華海藥業(yè)、科倫藥業(yè)、齊魯制藥等。而東陽光藥祭出0.99元/片的“地板價”,降幅高達91%,遠超第七批集采48%的平均降幅,將科倫藥業(yè)1.496元/片的報價遠遠甩出身后。
第七批集采結果已于2022年11月1日正式實施,“可威”以價換量的策略實效如何尚待驗證。如今第八批集采按下啟動鍵,奧司他韋干混懸劑被納入藥品目錄。
截至目前,奧司他韋干混懸劑有7家企業(yè)參與競爭,包括東陽光藥業(yè)、博瑞制藥、倍特藥業(yè)等。東陽光藥將采取何種打法穩(wěn)固“霸主”地位,對其未來的市場占有率影響深遠,同時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奧司他韋的行業(yè)格局。
03重回“頂流”:償還“免疫債”
當前,甲流的突然爆發(fā)導致銷售低迷了三年的奧司他韋重回“頂流”位置,該藥品一時陷入短缺狀態(tài),“搶藥”重新回到輿論焦點。
若深究最近多地出現(xiàn)奧司他韋斷貨的原因,最根本的也是在于過去三年受新冠疫情影響,流感一直處于低流行狀態(tài)。
需求決定產能,長期的低迷直接影響了各個藥企對奧司他韋產能的研判。
到這里,事情似乎形成了一個閉環(huán)。三年疫情導致奧司他韋銷售低迷,市場反饋冷淡,廠家和藥店終端為了減輕庫存壓力,存貨不多,因此市場上流通的奧司他韋長期處在一個較低的數量區(qū)間內。
而這次2023年春季的“甲流”如此嚴重,也是因為三年疫情,導致人們對流感的免疫力下降,如今在償還“免疫債”。
據南京鼓樓醫(yī)院兒科副主任王進雅介紹,免疫債,又稱免疫差距。指實施NPIs (戴口罩、保持手衛(wèi)生、保持社交距離等)后人群病原體免疫刺激缺乏,易感人群增加導致群體免疫水平較疫情前下降。人的免疫系統(tǒng)需要有適當的病原進行刺激,疫情期間一直戴口罩,局部的呼吸道的免疫力是降低的,摘下口罩后會比原來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。
換言之,大疫三年,人們長期戴口罩、保持衛(wèi)生,直接接觸到的細菌減少,“敵人”少了,就容易“松懈”,由此身體對抗的免疫力就會下降。
眼下,奧司他韋重回“頂流”是有目共睹的,但這種被熱捧的情況會持續(xù)多久,也未可知。畢竟,搶藥情緒只是一時的,隨著一批批感染人群的康復,甲流也會慢慢平復,奧司他韋未來仍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。
目前來看,對于奧司他韋的市場競爭格局,短期內東陽光藥的市場領先優(yōu)勢還將繼續(xù)保持。不過,隨著奧司他韋藥品獲批企業(yè)的增多,以及創(chuàng)新藥的加入、預防手段的干預,未來市場供應格局也會逐步向多元化發(fā)展。
而如何差異化布局有競爭力的管線,積極尋找外部合作機會,著手創(chuàng)新,也是各大連鎖在藥店市場爭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法寶。